作者:柳延秀
元妃省亲时与众人看戏,点了一出戏《仙缘》,【己卯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第一一四回,甄宝玉一家人进京,甄、贾宝玉得以相见,是第一次相见,也是唯一一次面对面相见。甄宝玉没有象脂批所言直接“送玉”,但与“送玉”有关联,甄宝玉给贾宝玉送来了郁闷,因郁闷引来了和尚“送玉”。这其中有什么奥妙?
(资料图片)
一
书中描写贾宝玉见到甄宝玉,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冰炭不投。闷闷地回到自己房中,只管发怔。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象你么?宝玉说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宝钗道:你又编派人。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
宝玉道:他说了半天,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宝钗见他又说呆话,便抢白了一顿。
贾宝玉自通灵宝玉丢失后,一直久病不愈;宝钗的抢白让他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
就这样,过了几天,宝玉更糊涂了,甚至于饭食不进,人事不醒,急得众人手足无措。正在大家准备后事时,一个和尚手里拿着那块丢失的通灵宝玉,说要一万赏银,闹到门上来。
二
贾政忙叫人去请,那和尚已经进来,哈哈大笑,手擎着玉在宝玉耳边叫道:“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说了这一句,宝玉的病就好了。
随后,宝玉魂魄出窍,跟着和尚到了太虚幻境、天仙福地,在幻境中他见到了死去的尤三姐、晴雯、鸳鸯、元妃、迎春、黛玉、王熙凤等。
试想贾宝玉从小被众星捧月,彼此都是童年玩伴,亲密无间,不分亲疏地淘气,自由自在地成长,忽然间又一个个地离开,而且那么悲惨、凄凉、无奈,即使钢铁心肠,心灵深处也会受到震撼,不堪一击。
再加浏览幻境图册,人生际遇,历历在目。宝玉本来颖悟,迷茫之中,经和尚点化,好象当头一棒,大梦初醒,豁然顿悟,把红尘看破。随后,他对和尚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就这样,宝玉最终拒绝和尚送玉,选择了出家。
贾宝玉本就有些来历,他的前世是神瑛侍者,黛玉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羡慕人世繁华,一个是感恩还债。既然黛玉泪尽而死,债已还清;宝玉也乐极悲生、历经磨难,自然也就没有理由留在红尘了。
三
从宝玉梦中游历幻境可以看出,他的出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被一僧一道所逼迫,而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内心顿悟过程。
在短暂的人生路上,他经历过了爱情失意、亲人离别、家族败落、生死荣辱、富贵贫穷,此时的贾宝玉更加厌弃功名仕途,通灵宝玉不过是和尚所给的物件,是世外之物,觉悟的宝玉,有了“佛心”,有了信仰,最后出家是必然的选择。
而通灵宝玉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最后仍是此二人携归原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对应幻化的江宁织造印章,寻找时间坐标。通灵宝玉失而复得时,甄应嘉来京陛见,根据故事中的语境,说明新皇登基了,念及其为功勋之后,恩赐返还世职。
历史上的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十二月原江宁织造的曹頫被赦罪,因骚扰驿站尚未赔偿完的三百又二两银子被朝廷宽免了。这时,不排除曹頫平反时,曾经在曹家或朝廷的一定范围内,议过江宁织造的职位问题,但曹頫极可能历经磨难,看透世事,最终拂袖而去。
回到小说中,第一回早已指出,这块顽石本不在红尘之中,为何来到世间?不过是要历练一番。翻阅历史,这块顽石即通灵宝玉,在红尘历练的经历,与曹家江宁织造印章的历史记载,两者的故事性、时间性惊人地一一对应。
所以,完全可以判定通灵宝玉是幻化的织造印章。作者让织造印章做随行记者,借此阐述心志,依此经过一番历练,繁华享尽、富贵看终,最终一场黄粱美梦。
这场黄粱美梦,大梦小幻,梦里有梦,梦醒时分,留给人们的,不过是一个警示故事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