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戴上数据手套,便可以灵活操纵仿人灵巧手,轻松完成抓握以及更复杂的手部运动。这种自适应混控仿人灵巧手将在排爆、医用假肢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5月27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和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上,中小学生被各种科创成果吸引。他们观看实物展示,也亲自上手体验,感知这平日里和自己有些遥远的爆炸科学。
开放日的主题是“走进爆炸科学,冲击科技未来”。来自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北京二中、第五十五中学、史家小学等800余位师生代表以及科技爱好者参与了本次科普盛宴。
开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鼓励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继续保持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活动中探索科学奥秘、了解先进爆炸防护科技知识。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文杰给孩子带来“宇宙大爆炸”的讲座报告,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同学对宇宙大爆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北理工教授余庆波则讲解了“爆炸科技发展与应用”,介绍了爆炸科技在国民经济、人类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启迪同学们的科学创想。
讲座后,大家参观了实验室的创新研究成果,在专业老师讲解与演示下,参与了爆炸科学小实验,接触了先进智能装备,还体验了外骨骼机器人、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仿生灵巧机器鼠、焰火表演等丰富有趣的科技成果。在爆炸科学科普实验演示中,学生们参观了长度为100米的爆炸管道,零距离接触专业的实验仪器,了解实验操作规范。专业老师为中小学生演示了扫描电镜、粉尘颗粒的多维测量等实验,让大家充分了解爆炸物品的特性和爆炸科学相关知识。
活动还精心组织了“谁是枪王”手枪模型拼装、“模型车竞速”“科普知识问答”“遥控汽车迷宫对战”等形式多样的嘉年华活动,通过多种交互式游戏让学生们感受前沿科技。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科普责任,未来将继续提升科普工作能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促进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由北京理工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