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日俄罗斯”网站8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推动农业发展是为应对战争 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中国正扩大耕地面积。农村人口迅速老龄化使中国确保粮食安全面临更大挑战,令中国更加依赖进口。中国人口超过14亿,随着经济发展,粮食消耗越来越多,进口也相应增加。不过,中国大力发展农业还有地缘政治因素。
中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对外国粮食进口的日益依赖是个重大战略风险,可能令中国陷入困境。这或许意味着必须大幅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而其中大量粮食来自美国。
若地理条件允许,在战争中击败任何国家的快速方法就是对其实施海上禁运,切断其重要进出口通道,令其陷入资源减少、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英国就曾两次利用皇家海军的优势力量对德国实施海上禁运,从而实现了这一目的。
海上禁运具有极大破坏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对华战略试图通过环环相扣的联盟和不断扩大的军事存在,以完全包围中国周边海洋。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将试图通过海上禁运从经济上扼杀中国,切断中国的关键进口,其中就包括粮食。为应对这些,中国采取战略应急措施,从而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多条物流线路,由此在战略上不再那么易受海上力量影响。这还不够。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粮食需求意味着在这方面妥协的余地微乎其微,中国对美国种植产品(如大豆)的依赖,则是巨大隐患。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共建“一带一路”,中国还要在各条战线上推动自主——这被称为“双循环”,不仅包括芯片生产,还包括农业。
中国的新经济观是对现实的回应。这个现实就是,即使不考虑战争,全球化时代也在“终结”,美国正强行撕裂全球化,一切将变得战略化。由于一些国家变得(对中国)敌视、设置障碍,或利用合作的某些方面来满足其战略目标需求,中国必须依靠自己,依靠本国市场来维持经济增长。
白宫的野心是瘫痪中国的半导体和高科技产业,却同时要求北京大量购买美国大豆。华盛顿想要的唯一可接受的商业关系就是剥削关系,对农业来说,需求就在那里,美国也知道这点。
因此,中国加强本国农业具有军事和战略上的双重动力。首先,防止禁运情况下粮食供应不足成为问题。其次,减少农产品进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并非没有风险。中国的新一轮推动须更加合理,符合市场状况。(作者提木尔·福门科,乔恒译)